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骨科治疗难题,早期诊断困难,多发于青壮年,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股骨头往往已发生塌陷,如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干预,则将延误病情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期,最终导致患者只能选择人工关节置换。尽管现在在假体材料、设计等都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假体磨损、松动、下沉、周围骨溶解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一个假体的使用寿命尚无法满足青壮年患者的需要,最终不得不面临翻修、再翻修的问题,保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要咨询医生 第一点:没有重视保护软骨 郑州京科骨科首席专家李主任认为一般股骨头坏死ⅡA期的股骨头外形正常,软骨变软但无褶皱,光泽失却,颜色变白或泛黄,软骨面与软骨下骨质分离;Ⅲ期股骨头坏死由于死骨吸收,血管及新生骨爬行替代,股骨头骨质机械程度下降而出现负重区软骨面塌陷,塌陷的软骨面周围褶皱而无碎裂,软骨坏死呈黄白色,股骨头内可见硬度较大的死骨或死骨碎屑与肉芽组织并存。 临床上若患者发生股骨头塌陷,往往提示软骨可能出现了严重的磨损,退变,碎裂等,疼痛功能受限等临床表现相对严重,最终大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发展为骨性关节炎,而选择关节置换。因此,何教授非常重视关节软骨的作用和保留其完整的重要性,认为此时应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负重,尽早进行保髋手术干预,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同时手术中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手术操作伤及软骨,从而达到保护软骨延缓退变的目的。 第二点:股骨头内部不稳 郑州京科骨科专家李主任强调本病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针对该病病理特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得出了“头内不稳定”的认识。 通过对从患者身上切取下来的股骨头完整标本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李主任发现在硬化带与死骨之间以及硬化带与肉芽之间可以看到一条明确的断裂带,即股骨头内存在微骨折,甚至出现软下骨冒状分离,也就是说股骨头内存在不稳定现象,这增加了股骨头发生塌陷的危险性。 李主任认为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是由硬化带与死骨或肉芽带的弹性模量不同、正常骨组织的连续性中断、应力分布不均匀等所致的不同组织之间结合力薄弱而产生的。骨折修复和固定的条件包括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充足的血供。坚强的内固定指的是为骨折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使得骨折断裂处新骨可以顺利生长及进行“重新塑形”从而促使骨折愈合。因为坏死股骨头内存在不稳定和微骨折,如果不能将其进行有效的固定,就会使断裂处微骨折的愈合和坏死修复受阻。因此,治疗上应积极处理这一病理变化,只有股骨头内稳定,才能使“爬行替代”顺利进行,坏死的股骨头才有可能进行修复。>>>我要咨询医生